孩子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环境新同学,一般会经历一个适应期。很多小学成绩优秀的孩子,进入初中会延续小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科要求的提升,很多孩子会渐渐感到学习的压力。家长的态度和正确引导,尤其是耐心,对于孩子学会减压、改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处理不好,孩子在压力下通常会产生无力感,并会有厌学情绪。
怎样才能帮到孩子呢?
1.尊重孩子人格,体察孩子感受
首先要使孩子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尽量恢复原有的民主宽松的亲子沟通方式,无条件接受孩子现在的一切。充分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体验孩子成长的快乐和痛苦,充分感受孩子的困惑,以孩子的逻辑来思考现实的问题,对孩子的迷茫进行深度理解。只有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也才能真正有效帮助孩子,引导孩子走出阴霾。
2. 倾听孩子心声,引导孩子改善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思维日渐成熟。对于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理念。虽然在家长看来,这些想法和理念都充满了幼稚和不成熟的气息,但是,只有正确认识孩子的这个特点,充分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充分表达自我,顺应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有机会让孩子接受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3.激活孩子心能,陪伴孩子成长
面对孩子的问题,真正的改变绝不是家长单方面的努力带来的,而一定是孩子自己认识到了、体验到了、行动到了之后的变化。唯有激发孩子的心理能量,充分给予孩子应有的帮助,才能让孩子自己面对学习的挫折,正视学习的挫折,勇敢地突破厌学的心理。因此,孩子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家长的方法指导和言语上的督促引导,更多的是对其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心灵的陪伴,使之成为成长路上强大的心理后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