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在这个橘黄橘绿满目清霜的初冬时节,为了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2024年11月23日,扬州市初中化学教学研讨活动在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举办。
课堂执教展风采,评课反思明得失
活动伊始,王颖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主题为“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精彩课堂。课程分为制氧剂的选择、制氧的原理以及简易供氧器的设计和制作三个部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便于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科学概念,提高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朱如琴老师以“燃料的选择”为任务导向,结合生活情境,化学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对传统燃料的高效利用、替代燃料的科学选择和未来燃料的合理预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后活动进入了第二个环节——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朱国定校长进行发言,强调注重基于大单元的整体教学,以培养学生新学习能力为前提,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系统规划和科学设计。
树人学校卢生茂副校长对王颖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王老师的课综合体现了化学学习主题的大概念及核心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促进跨学科大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提出了本次课程中需要改进的部分,对探究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视。
化学教研员高峰老师开展了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为题的讲话,基于课程标准,整合不同学科的的知识和方法,加大跨学科项目的实践和研究,建立起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以系统的思维解决问题,介绍在常规教学中如何开展项目式教学,并以两位老师的课题为例,强调了实施过程中教师在项目式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王颖老师以及朱如琴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中肯的反馈和建议,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课件,无不体现两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能力。最后,高老师分享了叶澜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形成。”与本次参加活动的各位教师共勉。
下午,扬州大学吴星教授、盐城师范学院杨玉琴教授、扬州市教科院副院长王峰等几位专家进行了有关“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进行的研讨,深入研究新课标,研读教材,从关注文本每一个字,从编者、教师和学生等角度去解读,在课堂要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深读浅教,以核心问题贯穿课堂。在各位专家分析点评时,在座教师凝神注视,俯耳交流,奋笔疾书,记录下各位专家深刻独到的见解!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理念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我校各位教师一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