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_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附近初中生联系方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高中部

【社会实践】黑暗中的法律,指尖上的公平 ——记扬州市树人学校高级中学2023级2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5-07-03    作者: 图文:高二(2)班 编辑:杨丽 审核:刘瑛琪

黑暗中的法律,指尖上的公平,一场法治教育新体验在扬州悄然展开。

7月,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二(2)班的学生踏入邗江区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这座今年5月29日刚刚落成的基地,作为全国首个无障碍法治教育基地,以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设计,让法律知识在学生们心中“活”了起来。


图片1.jpg


一、触摸法律:无障碍设计的温度

步入基地,高二(2)班的同学们立即被精心设计的无障碍设施所吸引。蜿蜒如运河支流的室内盲道贯穿七个特色展厅,盲文导览、震动感应装置、手语讲解设备一应俱全。

“我从未想过法律可以用这种方式感受,”一位学生站在“黑暗体验区”门口感慨。在这个特别设计的空间里,学生们闭上眼睛,指尖划过盲文法条,耳畔响起法治故事,法律从抽象条文变成了可触摸的现实。

基地负责人向师生们介绍:“普法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少。这些设施让视障、听障、肢残的未成年人都能平等接受法治教育。”这一设计理念让树人学子深受触动,也理解了法治教育的真正包容性。


图片2.jpg


二、古今对话:法治与非遗的融合

“萤火之盾”展厅,学生们驻足于一座以扬州水则碑为灵感的创新装置前。古代治水智慧在这里转化为现代法治的“三级堤坝”——“疏浚闸”“导流闸”“固本闸”分别对应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干预机制。

互动长屏前,学生们手持朱砂卡片,亲自插入不同“闸门”,亲身体验分级干预的法治智慧。

最受欢迎的当数雕版印刷体验区。同学们亲手操作,将《运河法治谣》的文字在刻板间呈现。随着穹顶空间洒落邗沟开凿时的星斗轨迹,地面青砖化作律令奔涌的数字运河,法治精神与扬州千年文脉在此刻交融共生。

“这完全改变了我对法律冷冰冰的刻板印象,”高二(2)班学习委员在体验后表示,“法律有了温度,历史有了回响。”


图片3.jpg


三、拒绝欺凌:校园剧场的沉浸教育

“在‘反欺凌校园剧场’,请用你们的体感手势做出选择——每个决定都将影响事件走向!”在检察官的引导下,同学们化身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决策者”。

通过手势识别技术,同学们在不同情境中体验旁观、制止或报告的选择后果。系统实时生成的行为分析报告,让同学们清晰看到每个决定背后的责任链条。

一位平时内向的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勇敢做出“拒绝”手势后,兴奋地分享:“在虚拟场景中学会了勇气,才能在现实中付诸行动。”陪同参观的班主任注意到,这种沉浸式教育让抽象的法律概念变成了学生们的肌肉记忆。


图片4-1.jpg


法治微光:照亮特殊群体的天空

参观中,最触动师生的是基地对特殊群体的关怀设计。基地墙上,“萤火小益”志愿服务团与自闭症儿童互动的照片格外醒目——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法治体验官们,曾在这里完成趣味打卡任务,用手环积分兑换法治主题礼物。

有同学在留言簿上写道:“看到视障伙伴指尖触碰法条的专注神情,我理解了梁勇检察长说的‘让每个孩子平等感受法治力量’的深意。”这种包容性设计让树人学子认识到法治教育的本质是权利平等的启蒙。

邗江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向师生们介绍:“我们在普法工作中发现,残障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需求常被忽视。因此打造了这个基地,用 ‘绣花功夫’撑起平等成长的法治晴空。”目前该基地已被评为“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成为扬州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队老师观察着学生们专注的侧脸,感慨道:“法律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成为他们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这次实践与树人学校“知行拓展”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以后学校也将持续推进此类实践活动。


图片5.jpg


踏上归途预约小程序上,已有学生家长开始登记下一次参观——法治教育的种子已悄然发芽,将在更多年轻心中长成守护公平正义的参天大树。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

?